地下室底板防水怎么做規范,看這個太對了!
發布時間:2017-07-18瀏覽量:次
一、地下室底板防水介紹
地下室底板防水主要作用:
避免和減少地下水對地下混凝土結構的滲透和侵蝕,使地下空間滿足使用條件;同時保證地下混凝土結構的穩定和安全。
地下室底板防水實現方法:
在地下室底板混凝土外圍形成迎水面防水層,并與地下室側墻、頂板形成連續無接縫整體防水層。
二、地下室底板三種防水做法介紹


1.做法一模型
2.做法一構造層次
3.做法一的優點
對基面要求不高,基面未經找平甚至潮濕,只要沒有明水均可以施工。特別是在雨季更顯施工優勢,可以有效的節省工期。
4.做法一的缺點(風險)
防水層與墊層上的找平層緊緊相粘,墊層在建筑物使用過程中可能因基礎沉降,地下水位變化引起下沉、下垮,從而導致防水層被拉裂破壞,底板防水層失效。


1.做法二模型
2.做法二構造層次
3.做法二施工工藝
3.做法二的優點
1、細石砼墊層厚度一般不小于100mm,鋼筋砼結構底板厚度一般不小于500mm,防水層反粘于鋼筋砼結構底板更穩定、牢固,防水層與鋼筋砼結構沉降一致;
2、經濟性:可省墊層找平層、防水層細石砼保護層,造價成本明顯降低;
3、適用于預鋪反粘類防水卷材技術已成熟穩定。
4.做法二的缺點
1、按現行標準、規范,可用于預鋪反粘施工的防水卷材要求:A、高分子(P)類,高分子片材厚度不得低于0.7mm;或B、高聚物改性自粘聚酯胎(PY)類,卷材厚度不得小于4.0mm;同時應滿足其他性能指標要求;
2、防水層施工后,鋼筋砼結構底板施工前的相鄰工序,如支模板、捆扎鋼筋(焊) 等,需要相應班組對防水層的實時、悉心保護;
3、受大風、雨天等對防水層污染影響。


1.做法三模型
2.做法三構造層次
3.做法三優點
因有細石砼對防水層的保護,支模、捆扎鋼筋(焊接)等工序可以有效的避免做法二中防水層的磕破、穿刺、熔穿等。
4.做法三缺點
防水層僅向上反粘于細石砼保護層上,而細石砼保護層與后澆鋼 筋砼底板形成施工縫,造成防水層不能真正意義上與后澆鋼筋砼底板反粘。
三、預鋪反粘工藝質量控制要點
1.項目技術負責人安排防水施工管理人員、班組人員進行詳細技術交底。
2.樣板先行。樣板通過驗收后,大面施工質量要求以樣板質量為標準。
3.防水施工區域圍擋、拉警戒線,防止非防水施工人員隨意走動。
4.施工人員進入施工區域,必須換上干凈的專用軟底鞋,保持防水區域不被帶入污染,及硬底鞋磕破防水層。
5.防水施工重要搭接、接縫處,2至3名施工工人配合作業,保證 接縫處平整,粘合緊密。
6.防水層鋪設完成驗收后,需對防水層上表面悉心保護。
四、綜合建議
本公司推薦按做法二,即完全意義上的預鋪反粘施工
推薦理由:
1、做法一有基礎沉降防水失效的風險,做法三有保護層與后澆鋼筋砼底板形成施工縫的缺陷,不是完全意義的預鋪反粘。
2、盡管做法二在防水層施工完完成后續施工存在破壞防水層或不粘的可能,但該做法能省卻找平及保護層費用,節省下來1/4的費用可用作預鋪反粘措施費和修補費。由于該做法不竄水,漏水概率仍只有50% , 卷材破損與結構缺陷同時出現的概率低。因此,與傳統方法相比,兩害相衡取其輕,仍推薦完全意義的預鋪反粘工藝。